卷首语
中国科协结合年度全国学会综合能力评估考核工作,经专家评审、社会评议、部门评价等方式筛选,我们按照“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四个方向选编83则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以供全国学会交流借鉴,以期共同推动学会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强化科技支撑,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周年。
今天,小福团为大家带来
中国物理学会案例
分享给大家,以供参阅
中国物理学会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是学会的重要任务。中国物理学会整合并有效利用优质的科普资源,依托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进行立体传播,着力打造和培育科普活动品牌。年,在抗疫的特殊时期,学会与相关科研单位、高校和中学紧密结合,策划了跨年科学演讲、物理科普微课等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在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创办品牌科普活动“跨年科学演讲”
年迎新之际,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新年悟理’跨年科学演讲”活动,演讲题目“为什么是量子力学”,主讲人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曹则贤研究员。该活动线下和线上直播同时进行,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央视频、光明网、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中国科普博览微博、哔哩哔哩、今日头条和新浪科技等10余家网络平台同步进行现场直播,在线收看人数超过万。本次以科学为主题的跨年演讲在国内尚属首创,将科学传播融于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受到物理学科研工作者、物理学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的热议和好评,反响热烈。
二、策划、制作《云里·悟理》系列科普视频微课
年,为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中国物理学会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研究中心联合策划并精心制作了《云里·悟理》系列科普视频微课。该微课由20余位学术大咖(包括两位院士),从日常生活出发讲解物理学规律,把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识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微课为疫情期间学生停课不停学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丰富了学生在防控疫情期间的学习内容,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师生的如潮好评,并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将科学传递给大众,也为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养和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了一份力量。
微课共30节,2月21日正式上线,每周2节,通过主流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传播,覆盖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新华网、科普中国、中国科普博览、哔哩哔哩、腾讯新闻、微博、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知乎等38个知名媒体平台,全网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万。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年5月,学会作为特别支持单位参与北京理工大学“天地之美、万物之理——物理公众科学日”活动。活动得到光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转播报道,同时在腾讯、新浪、微博、知乎、蔻享学术、哔哩哔哩等网站进行了直播,全网直播观看达到余万人次。
年11月,学会与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九三学社河南省委科技委员会联合主办“探讨科学创新 领略物理之美”科普开放日活动。活动包括四场科普报告和50余件科普作品展示。据不完全统计,活动现场共接待师生0余人次,线上观众30余人次。
图1 科学互动实验嗨翻全场
此外,学会还组织科普专家参加了北京、海南、陕西、甘肃等地的全国科普日活动,走进河北省正定中学、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天津市耀华中学、云南省师大附中、云南省曲靖一中、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北京市一〇一中学、四川省荣县玉章中学、厦门一中、泉州七中等中学做科普报告,参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及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公众科学日活动,承接组织中山大学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
来源|改革服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