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荣县五老说事激活社区治理源动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小区从过去的以单位大院为主逐渐演变成原住民、征地拆迁农民、外来人口混居的“大杂烩”社区。如何在居民构成日趋复杂,群众思想多元、文化多元、利益多元的现实约束下,增强社区向心力、凝聚力,激活社区自治“源动力”,打造邻里守望相助、融洽和睦的现代社区,考验着社区管理者的智慧。近年来,四川荣县深入推进老干部工作进社区行动,创新设立“五老说事室”,以党建引领贤达、以能人引领共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多元社区善治之路。

巧绘社区治理“五线谱”,共说事。一是广泛征集社区内有才德、有威望、有激情的“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组成说事队伍,利用“五老”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优势管理公共事务、提供社区服务、表达利益诉求、协调矛盾纠纷、塑造社区文化、增进社区认同。二是结合“五老”特点,常态化开展交心谈心、走访慰问、生活关爱,定期组织县情通报、咨政建言,创新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以组织的长效关心关爱机制,问健康、问家庭、问思想,促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激发“五老”好说事、说好事,把事说好。三是遴选说事骨干分别在社区担任梯步长、楼栋长、院落长,把说事室开到群众家门口,通过“五老”经年累月的行为示范,积极传递社区正能量,带动、聚扰社区群众“共说事”。

填好社区治理“民生词”,说好事。一是当好社区“和事佬”。院坝内养鸡、养狗,衣物在院坝内到处晾晒,杂物乱堆……陈规陋习既与社区面貌不协调,又影响社区团结。聚焦邻里小事、家中烦事,主动走进群众说,用热心、诚心剥除信任、偏执的坚壳,既解“事结”,又化“心结”,教育社区居民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二是当好社区“点子王”。聚焦社区大事、生活难事,主动走出去说,协调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优势、信息优势、人才优势,帮助群众出点子、想办法。路灯不亮了,道路不平了,水管破裂了,周围太嘈杂了的事……社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协调解决好。三是传递社区正能量。开设“五老讲堂”,定期为社区党员、群众讲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传统美德、家风家训等,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开展关爱下一代行动,组织五老义务岗等,力所能及服务社区居民,用道德模范滋养向善力量,团结和引领社区群众共同“说好事”。

奏响社区治理“交响乐”,事说好。一是落实“五老”联系普通党员制度,与行动不便、思想滑坡、生活困难的“弱势”党员“一对一”结对子,通过送学上门、思想补钙、出谋划策等强化生活帮扶和思想引领,增强社区党员身份感、荣誉感、归属感,培养社区自治中坚力量。二是落实“交办—跟进—回访”说事闭环,对合理合法但超出权限的事情交办相关部门,跟进、掌握处理情况,办理完结后通过家访、电话访问等进行满意度测评,不满意则督促续改办,让群众说出来的每一件民生小事有人理,有人做,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三是创新“有事来商量”议事制度,在棚改、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上,政府、说事室、群众三方围在一张桌子上民主协商、民主决策,变“政府配餐”为“群众点餐”,培养和提高社区群众议事能力,推动群众从“入场”到常态“在场”,集众智聚众力共建美好家园。

“有事儿先找王大爷”,在桂林街社区已经成了习惯。“这些老同志说话比我们社区干部都管用”,河街社区主任刘红庆说。“五老说事室”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多人次,解决问题多件,收集群众意见多条,群众满意度%。宣传政策、收集民意,调解矛盾、疏导情绪,为民帮困、助民立德,“五老说事”把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推进到社区治理“内圈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到社区群众“家门口”,激活了社区治理“源动力”,为建设幸福家园增添了“活力因子”。

(吴文根作者单位:四川省荣县县委组织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