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技术帮扶促进

东南网讯(记者林张清)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素有“中国太子参之乡”的称誉,有着长达百年的太子参种植历史,是福建省太子参单品种区划的“最佳生产适宜区”。常年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量多吨,产销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是全国最大、最活跃的太子参产销区。

然而,随着年版《中国药典》的实施,太子参产业也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柘荣产的太子参是否能够符合新版《中国药典》关于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的要求,急需检验数据来支撑;另一方面,市场上关于柘荣太子参“品质优”的传闻,是否具有科学依据也需要开展相关的研究,如若能借助新版药典的东风,积累相关“品质优”的检验数据,将大大有利于当地的太子参产业的发展。

为帮扶基层解决技术难点、痛点问题,进一步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年7月,福建省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组成调研组带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赴柘荣县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走访了柘荣县中药种植户、太子参种植基地,以及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力捷讯药业有限公司等当地以太子参为原料的药品生产企业,一方面,向他们反馈《中国药典》(年版)的实施将对福建省中药材产业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情况交流、收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全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严把质量关促产业健康发展

福建省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工作人员表示:“单位根据调研现状立即采取了帮扶措施。先是派遣技术专家组前往各个产区采样,并为其进行了免费的专业检测,仅检测费用就为参农及企业节省了30万余元。”

此外,为促进“柘荣太子参”品牌优势的发挥,福建省食品药品质检院计划通过加大对太子参的监督抽检力度,打劣奖优,促进市场上优质柘荣太子参的流通与使用,打击有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的太子参产品。同时,积极开展柘荣太子参商品等级标准研究,促进“优质优价”的体系建立与完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提升质量意识,严把质量关,通过企业原材料采购等环节倒逼初级生产者提升质量;倡导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生产加工、流通贮藏、经营使用,建立严格的质量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为了提升柘荣太子参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和促进柘荣县太子参产业健康发展。福建省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还和柘荣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按照柘荣县人民政府主导,省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双方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支持、引导和帮助农户、企业及研究机构积极参与柘荣太子参的种植、生产和研究开发,保障柘荣太子参安全有效,提升柘荣太子参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柘荣太子参产业健康发展。

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体系,实现“摘帽”

年,柘荣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从穷乡僻壤到福地新村,从泥泞小路到通衢大道,从茅草屋、土坯房到砖瓦房、小别墅,柘荣县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交出了一张优秀答卷。

据悉,柘荣以“一户一产业”为目标,整合三农资源,鼓励村企合作,激发内生动力,扶优做强以中药材、茶叶为主导的“2+N”现代农业体系,建立健全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脱贫长效机制,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柘荣亮点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其中,柘荣县英山乡凤洋村依托太子参,推行“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共建模式,逐步搭建起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形成以村党支部为主体,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打造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产业体系为目标的“村企合作共赢”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村财增量、村貌增靓。

目前,柘荣县太子参年产值约3.5亿,占全县农业农村年收入的40%,是该县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当地百姓来说,太子参是他们的重要经济来源,是柘荣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