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与中学生共读经典都来读书全

胡未封面新闻记者邓丹

11月16日,“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携手中国人民大学,走进四川荣县玉章中学。6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校友,与当地中学生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

荣县玉章中学是人大定点帮扶学校,历来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这场“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举办的线下读书会,旨在通过人大教授、校友与中学生面对面交流,激发年轻群体的读书热情。

人大历史学院教授包伟民掀开了读书会的序幕,他和同学们共读《多被人间作画图——江南市镇的历史解读》,探讨江南市镇的形成机制与经济基础,解析市镇里人们的生活习俗与文化心态。作为作者,包伟民希望能启发同学们去思考如今的市镇可以怎样发展。“这次来到荣县,我与大家一起,用更加宽广、宏观的视野去了解历史的推进、分析社会的现状,培养观察历史的思维方式。”

历史学院教授孟宪实则带领同学们回顾唐代历史,没有用事先备好的电子讲稿,转而拿起了讲台上的粉笔,他在黑板上写下——“贞观之治的启示”。从中学生们熟知的历史事件入手,讲读自己的作品《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解读唐代人物,评析时代特征,徐徐讲述书中的贞观风采。

“我是一名美术生,一直对历史很感兴趣,孟老师的讲解更让我坚信,以后要更深入了解历史知识,并运用到我的美术学习创作中去。”高二年级的学生潘虹羽说。

除了历史读物,教授们还带来了物理、新闻、古文字学的经典。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教授张威带来了美国作家托马斯·利文森的《追捕祝融星》。这本讲述了一颗人类想象中的行星的作品,描写了从天王星到祝融星,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相对论,从细微之处洞察科学如何进步。张威说,“读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寻求内心的宁静,培养我们倾听他人想法、包容不同思想的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栾轶玫、国学院副教授华建光分别与中学生们共读了《范长江百年诞辰纪念集》《古文字学初阶》。

最后一场午后读书,在吴玉章故居湖边的凉亭进行。芒草残荷,时而鸟声入耳,人大校友康瑜和15个同学围坐成一圈,共读《大山里的小诗人》。书中收录了首手抄诗,都是7-15岁儿童所作。康瑜让每位同学从中随机选一首诗,读后说出最直观的评价。

“这些诗,很直白,但是很美,读来好像我的感知都被拓宽了。”初一学生马心语现场被诗意感染,写起了小诗,“我看见了光,并跟着那束光,伸手一触,我变成了光,再散发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