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为主力,在湖北武昌打响了近代革命的第一枪,开启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自此清王朝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一年前的一场“保路运动”却是引发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保路运动亦称"铁路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风潮"。
年5月,为了偿还战争赔款中的账务,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众的川路公司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随即广大民众掀起了保路运动。
介绍一下川路公司的背景,它属于国企性质,但是所有股本却又归属当时的川地民众,因为当时外国列强进入中国,修铁路可以说是比较发财的一个手段。
清政府成立川路公司一是为了挣钱,而是表现自己在执政为民,可是连续的战争赔款早已经掏空了国库,所以就想到从民众中强行集资成立公司,老百姓只认为这又是一种税,区别就是发了一个股权书。
清政府为何要巧取豪夺老百姓倾家荡产付出心血的“川路公司”,为何已经收缴的战争赔款不翼而飞,又要重新搜刮民脂民膏?这一切都要从千里之外上海的一场股灾说起。
年,上海被笼罩在一片肃杀的严寒中,大清国第一堂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课正式开场,这堂课的代价就是掏空国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回到十年前的年,正当大清国与义和团在国内战火纷飞时,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已经进入了二次工业革命末期,年福特公司推出了人类第一款适合普通人的T型小汽车。
流水化的作业使汽车从奢侈品变身为大众消费品,美国迅速进入了汽车时代,其中汽车轮胎所需的橡胶一时成为硬通货,全球橡胶市场立即掀起一股资本的热潮。
洋务运动是一场伟大的运动,虽然并没有改变清政府最后的命运,却为中国从封建中走出打开了大门。
此时在上海已经有了证券交易所:“上海众业公所”,橡胶的主要产地是东南亚,东南亚的橡胶企业,当时约有1/3在上海上市,大清国的上海,当时是全球最大的橡胶资本市场。
一家名为兰格志(Langkate)的橡胶公司,在上海的股市中画出了一道高耸入云的大阳线,犹如近段时间大A股中的凤凰和文山。
连续不断的一字涨停板令兰格志股票面值从两,迅速被拉过了0两大关,到两、两,一度毕竟两大关。市值短短一个月翻倍近20倍。
橡胶市场的高潮,不仅引来国外资本的蜂拥而至,国内大清国的各种钱庄当然也不会错过这场“饕餮盛宴”,越来越多的中国钱庄、票号卷入,吸纳着中国各个角落里的资金,形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全民炒股热潮。
当时参与这场盛宴的中国钱庄主要有正元、谦余、兆康三家钱庄,他们都有有一个共同的老板:陈逸卿。
陈逸卿最大的客户名字叫做施典章,施典章时任“川路公司”董事长,凭借着与施典章的关系,陈逸卿成功抱牢施典章这位大客户。
施典章违规将川路公司的万两集资款全部存入陈逸卿名下的几间洋行,为后来的灾难留下巨大隐患。
说回这个当时的妖股兰格志,它是一个名叫麦边的英国人成立的公司,此人是个成功的策划高手。这场盛宴背后的一张血淋淋的资本大口。
他通过大规模的虚假宣传,将兰格志描绘成未来的市场领头羊,又通过银行的各种抵押操作营造出兰格志股票“抗风险能力强”的表象。
后来查实这家公司只是在东南亚租了几亩地,种了不到一半橡胶树的皮包公司。资本市场永远是强者的游戏,就在所有人都在疯狂的讨论这明天的兰格志会涨到多少的时候。
美梦的尽头是一场梦魇。最大消费国的美国,突然宣布了紧缩政策,疾奔的牛市突然变身成了熊市,国际橡胶价格大跳水。
以橡胶板块为主的上海股市全面崩盘,大清国股民们的第一次炒股狂潮就这样被活活湮灭,无数的小资家庭倾家荡产,当时开创了炒股破产跳楼的先河。
陈逸卿旗下的三家钱庄无一幸免,最为可怕的是,被资本冲破头脑的陈总,连钱庄最后的储备金都一同陪着橡胶股票灰飞烟灭。
巨大的熊市掀翻上海股市后,川路公司万两存款损失殆尽,最后陈逸卿、施典章等人纷纷伏法。
可是这并不能解决巨大的财务亏空问题,当然这并没有涉及到清政府的战争赔款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当时另一家负责赔款财务的钱庄也将即将要赔给列强的赔偿金全部拿去炒股创收,结果被股市抄了家。
面对列强的枪炮,清政府本来是准备挪用川路公司的资金去赔偿列强,可是哪知连川路公司也被股市给抄了家。
无计可施的清政府就产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将本属于民众的川路公司这个优质潜力股卖给了外国洋行,来筹集资金进行赔偿。
得到消息的千千万万四川民众被震惊激怒了,纷纷掀起了保路运动。各地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清政府下令镇压。
有镇压就有反抗,在清政府屠杀保路运动的民众时,年四川荣县断绝政府文书,宣布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
此举将保路运动推向高潮,并且将成为摧毁大清国的导火线,一年后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
一场股灾最终成为压垮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