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是一种风轻云淡,是一种从容淡雅,更是一种刻骨铭心。
时光太瘦,秋意太浓。
落花不言轻辞树,流光无声悄入池。
著名作家狄更斯曾经写道,“没有一个人能够制造那么一口钟,来为我们敲回已经逝去的时光。”
忽有往事上心头,蓦然回首已深秋。
三首意蕴深远的古诗中,有我们记忆中的温柔,值得品读。
深秋,看一树枯黄,感慨颇深
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长江总能以不择细流、广纳百川的气度,让诗人们书写出境阔意丰的诗篇。
从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到张若虚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王勃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写于他旅居巴蜀期间。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
当时王勃个人事业不够畅顺,客居之中,深秋时节,思乡之情溢起,诗中同时隐含着对年华流逝、斗志未酬的忧虑。
滚滚的长江边上,这几年,我在蜀地停滞不前的时光感到悲叹。这里和故乡相隔万里,我已经逗留得太久了,
多盼望可以快点儿回去呀!看那劲急的秋风,卷着枯黄的树叶,漫山飞舞着。
羁旅乡愁,向来是中国诗词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情感。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
这是在德国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即将要返回祖国时的感慨。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是张可久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籍着秋夜的清凉,在梦中回家乡探望亲人的无奈之情。
深秋,听松子坠地,淡雅从容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这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乍一看平淡无奇,细品来深远悠长,诗人从容淡雅,穿越时空,对话远在他乡的友人。
秋夜适合散步,也适合想念你。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这是一年四季最温柔、大自然最包容的时候。人处于自然之中,最容易忘却人世繁杂,把心放空。
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中写道: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人生修行,从心开始。
只有心静,才能在万籁俱寂的晚上,空阔的穆山林间,听到松子落下,这“噗嗒”一声,落在厚厚的、积年的深林落叶上……
这样的声响,能让人顿然感觉到生机,让我心里一动,想到你应该也没睡吧。
友人虽远在天涯,而相思却近在咫尺。
这样的场景亦如顾城的《门前》所写: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深秋,慷慨高歌,何惧岁月催人
秋风辞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刘彻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了“秋风辞”。
秋风楼位于万荣县后土祠正殿后,因楼上藏也因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碑而得名。
秋风吹起,天上飘飞着几团白云,那一行行的大雁鸣叫着,向南归去,大地上树叶凋落,草木枯黄。
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都令人陶醉,但是我思念佳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的。
在汾河上,行舟至中央,激起白色的波浪。
群臣鼓瑟齐鸣,欢喜就算到了极点,忧愁还是不知不觉到来。
一句“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写出一代枭雄已垂暮,但壮心依旧,面对时不待我的感伤,又心存不甘。
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留恋而止步不前,为何不趁有限时光,对梦想保持向往,对生活继续热爱!
刘禹锡有诗云: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苏轼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年年岁岁秋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金秋十月,面对生活,愿你豁达处之,深情对之,把记忆中的暖,铭刻于心间。
-END-
作者:诗词Life生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