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朋友相聚,其父谈起但懋新这个名字,我追问下去,这位年逾八十的老人和但懋新的后辈有交往。在座的诸多后生并不很清楚但懋新其人。
为新中国诞生曾做过贡献的一位川中名将,后人不应该忘记他。
但懋新,字怒刚,四川荣县双古乡人。幼时在家乡私塾诵读四书五经。后至井研求学,学有熊克武、吴庶咸等人,后均军投笔从戎。
年但懋新与熊克武、熊克成一起自费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数以万计,清政府怕闹事,要求必须有督抚以上官员保送,否则要求日本政府不予收留。
当时在东京有黄兴组织的华兴会,章太炎组织的光复会,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孙中山的兴中会最早。后几个组织均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合并为同盟会。
年但懋新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在孙中山领导下,从事民主革命活动。
由于同盟会员在国内发展迅速,清政府认为根源在日本,遂要求日本取缔赴日留学生在日本的活动。
因此之故,但懋新、熊克武成为首批回国者。
年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在南京组成中国公学,但懋新在该校任教,同年密谋刺杀清端方未能成功。
年,但懋辛同喻培伦、黄复生、汪精卫等,到北京密谋刺杀摄政王载沣,行刺未成功,黄复生、汪精卫被捕,但懋辛因赴天津采购材料得免于难,事后与熊克武、熊培伦赴香港。
孙中山、黄兴鉴于国内起义多次失败,决定集中革命力量在广州举行一次大的起义,集中人财物力与广州,尤其是武器的准备。
但懋辛和喻培伦、熊克武等人,奉命先期去广州准备武器等事宜。
由于准备工作不足,加之中途刺杀广州将军事发,造成清军全城大搜捕,起义计划推后,最后眼看继续拖延情况越加不利,于是仓促起事。农历3月29日广州起义,喻培伦牺牲,但懋辛左手受伤,失去战斗能力,熊克武将其扶入民宅隐藏。
三日后广东总督张鸣岐下令全城搜查革命党人,但懋辛被捕。
审问但懋辛的水师提督李准,是四川邻水县人,听但懋辛一口四川方言,问你是荣县人,是赵熙的学生吗?回答不是,说这么年轻,哪是革命党人,押下去吧。很明显是有意为其开脱。
但懋辛被关押一段时间后,经总督批准,决定押回原籍交地方官看管。押至湖北宜昌,武昌起义成功,遂被释放回家乡。
回家乡发展同盟会组织,组建地方武装,任川南总司令,此时四川荣县宣布独立。
袁世凯任总统,孙中山辞职。重庆蜀军政府并入四川军政府,成为“四川都督府”,但懋辛任成都府知事,熊克武任川军第五师师长兼川东镇守使。
年(民国2年),孙中山先生回国,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任大元帅。发动第二次革命兴兵讨袁。
熊克武联合四川省长杨庶堪(同盟会员)通电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在孙大元帅指挥下,以护法名义率部北上讨袁。
但懋在熊(克武)、杨(庶堪)通电前,放弃成都府知事职,奔赴重庆任川军第五师参谋长,协助师长熊克武兴兵护法。此时袁世凯派在四川掌握军政大权的代理人为胡景伊。
年秋,熊克武率领第五师由重庆分兵西、两路,进攻成都。结果熊部一路在资州、另一路在泸州,即被胡景伊调集重兵将其全部击溃。但懋辛和熊克武也被迫暂时避居国外。
年袁凯称帝,湘人蔡锷在云南组建护国军,任护国军第一路总司令,亲率所部北上讨袁。
但懋辛和熊克武、喻培棣等人即偕蔡锷回川,熊克武以川军总司令名义召集旧部,重组第五师并兼师长及川东镇守使;但懋辛则任第五师第九旅旅长,驻重庆一带,率部阻击北洋军长江上游运输交通线,支援蔡锷所指挥的护国军,痛击北洋军张敬尧师,在泸(州)纳(溪)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起到极大作用。次年袁世凯暴死后,护国讨袁战争始结束。
北洋军阀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蔡则因病重去日本就医,其总司令及四川督军职务均交他的总参谋长罗佩金代理。
未久,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部与罗佩金的滇军在成都发生巷战,刘部将滇军及黔军戴戡部相继逐出成都后,北洋军阀政府又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
年,熊克武又以靖国军川军总司令职率川军第五师,由小川北向成都进攻,刘存厚部因连年战争损伤,战斗力大为减弱而节节败退。熊部进逼至中江金堂交界之柏树坳时,刘存厚即放弃成都,由大川北退至陕西汉中府。熊克武进入成都后接任四川督军职,但懋辛则升任为川军第一师师长,吕超升任为第五师师长。
滇军自成都巷战退走后,仍占据上川东及川南一带。熊克武任督军时,滇军更侵越四川政府主权,独占自贡及川南盐税。
在驻军区内以征服者自居,横行霸道,致使人民不堪其扰。省议会代表全川人民,请求熊军驱逐滇军出境,以安川民。
年夏,熊督军即调动川军各部向滇军压迫。第一师但懋辛部喻培棣旅,在简阳九池铺,与滇军发生战斗。
但懋辛指挥第一师全师及第四师之一部和第八师刘文辉团,在资阳资中和内江一线,与滇军形成拉锯之战,经半月苦战,始将内江城夺得,
滇军因伤亡惨重和补给困难,向老鸦滩撤退。
护国战争发动时,云南唐继尧以都督名义坐镇昆明,在护国战争结束后,不但不将在川滇军调回云南,反不断向川境增调部队,其用心是要将四川纳入他图谋大西南的范围。
年夏,熊督军发动驱逐滇军出川时,唐继尧便策动熊部川军第五师长吕超联络部分川军将官发起倒熊运动。正值但懋辛指挥各部驱逐滇军取得全胜时,唐继尧又以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名义任命吕超为四川靖国军总司令。
吕受命后由绵阳进逼成都,唐继尧则命驻川南滇军赵又新部协助吕超进攻成都,命顾品珍部乘机反攻内江。
在此战局突变,成都形势至为紧急时,熊督军始决定放弃成都退驻保宁,但懋辛部也奉命由内江撤退至潼川射洪一带。
前四川督军刘存厚已久困汉中,得知熊、吕发生内战,北道无兵防守,即以靖川军名义乘虚而入,率部直达绵阳。
原来熊克武与刘存厚二人立场各异,熊站在南方孙中山的革命政府方面,刘存厚则依附北方北洋军阀政府,是敌对的双方。但是熊、刘二人内心都有一个不愿容纳外省武力驻踞川中的共同思想,因此双方经信使往还,熊克武与刘存厚约期在德阳丰谷井会晤后达成协议,刘愿协助熊回任四川督军,熊则划昭、广,剑通、南、巴六县为刘军驻防区,并决定组织靖国川军反攻成都。
熊督军将所有部队共编为三个军另一个师,任命但懋辛为第一军军长,刘湘为第二军军长,刘成勋为第三军军长,又改江防军为第六师,扩编督军署警卫团为第二混成旅,以张冲任旅长,刘伯承、徐步高分任团长,升任喻培棣为第一师师长,升任原第九混成旅旅长杨森为第九师师长,将第一师、第六师第二混战旅和第八混战旅郑伯英部均拨归第一军军长但懋辛节制指挥。
熊督军部署后,又任命刘湘为靖国川军前敌总指挥,指挥第一、二、六、九师及第二混成旅,分道向成都进攻,刘存厚部亦由北道向成都压迫。吕超部之各级军官,大多数为熊克武前第五师之旧部,对吕超卖主求荣,叛熊投唐之行为内心极为痛恨。
熊克武的靖国川军进攻成都时,均不战倒戈投归熊部。于是,刘湘指挥靖川军各路,得以全力转攻滇军,吕超部官兵无斗志而节节败退,吕超见大势已去,即通电解除自己的靖国川军总司令职,随滇军隐退省外,倒熊之战从此结束。
刘湘在靖川战役中,自以为功高第一,不愿屈居人下,野心勃勃,大力扩充军备。
熊克武鉴于四川连年战争,不因名义权利而再酿成内战,于年冬通电辞去四川督军职务,以川军督办名义退居幕后,将熊系部队交由第一军军长但懋辛统率,四川军政交由第三军军长刘成勋负责,四川民政交由第二军军长刘湘以各军联合办事处处长名义处理。
当时孙中山先生在国外,广东军政府主持无力,北洋政府勾结部分川军将领,急欲插手四川。但懋辛、熊克武等主张联省自治,以巩固大西南各省的稳定。
刘湘与北洋政府,早有勾结。年,刘湘联合第九师师长杨森,公开接受北洋政府委任,以抵制但懋辛之第一军,以反对广州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政府。
年,北洋军曹锟贿选总统。孙中山先生回国,在广州重建军政府任大元帅,兴师讨贼。
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但懋辛部为基本队伍,但即率部参加讨贼之役。
熊克武就任四川讨贼总司令后,四川的南北战争开始展开,蛰居大邑的刘湘趁此机会东山再起,召集旧部潘文华,唐式遵两师,及散兵游勇重组第二军,投靠北洋政府。
这次南北战争中以熊克武、但懋辛为代表的西南区域的地方军事力量效忠于孙中山先生,而刘湘、杨森等军事力量则为北洋政府所用,代表北方政府。
自此后,南北战争西南各路军阀反复拉锯,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南北之战以南方失败而告终。刘湘、杨森主政四川军政,熊克武、但懋辛则归于失败。
年2月上旬熊与刘成勋由南门退出成都。熊离开时电孙中山大元帅辞去四川讨贼军总司令职,遂将讨贼总司令一职交赖心辉代理。
此后四川军政大权落于北洋军阀政府之手。
杨森进成都后,经北洋政府任命为四川督理。南北战争至此结束。
但懋辛抱病随熊克武退至贵州遵义后,因病情严重,始离开部队去省外就医,从此脱离军界。
半身戎马的名将但懋辛,于至年,曾以社会名流身份任国民政府参政员及立法委员。
年底新中国成立后,即被安排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西南大行政区司法部部长;以后又历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四川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
但懋辛平生爱好书法,其功底非一般,常有人慕名登门求字,他总是一一答应。组织上曾决定调但懋辛到北京工作,他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希望能继续留在家乡,为四川人民再做一些贡献。年11月7日,但懋辛因病在成都逝世。
(此文资料根据但懋辛旧部黄爵高回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