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突发,中国诗坛再起纷争

年12月6日,中国诗歌学会突然通过其媒体账号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诗歌学会前副秘书长的情况通报,就其任职期间存在的问题做出说明。

次日十二点左右,由于违反通讯工具日常管理规定,中国诗歌学会发布的这份通报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中国诗歌学会通报全文如下:

中国诗歌学会发布的这份通报也得到了包括北京日报、中新网等媒体的转载。

但是,就在中国诗歌学会发布这份通报不久,事件突然反转。

本次事件的另外一方在其官方网站做出说明。

在小编的记忆里,这并非双方的第一次交锋。

不过,后来却再也没有什么新的消息传出。

我们正处在后真相时代,只有耐心等待,才能搞清楚真相。而不是仅凭任何一方的说辞就匆忙选边站队。

所以,我们选择不站队,而是通过事件看问题。

这次事件正是中国文坛尤其是中国诗坛乱象丛生的集中反映。

今天,我不关心,也不想谈那些时刻让人恶心的事情,而想谈谈我们的现代诗歌。

我认为,现代诗歌现在的方向是错误的。大多数权威都企图以理论挟持创作,这种影响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得到修正。

我们不难发现,官方权威机构、组织和平台提及最多的是,要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作品,要创作出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具有时代性的诗歌作品。

这种认知本身没有错误,凡是经典都符合这样的规律。

但是,当理论开始严重挟持创作,我们人又还未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浮躁的物质社会的时候,一切就变味了。

在这里列举三点:

1.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非只是强调写诗要尽可能通俗易懂,而失去艺术性。“下半身”诗歌、口水诗、断句体等等,就是在官方权威极力推行错误认知下,出现的极端例子。

有的诗人朋友可能会跳出来反对这个观点。

我不做过多解释,因为我们那浩瀚如星海的的古诗词,早就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

2.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时代,并非强调一味讴歌、奉迎,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比如征文体。

真正好的作品,是有独立思考的作品,不论历经多少时代的洗涤,都将熠熠生辉。

3.讲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掌握话语权的人越来越少。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很多作者表示不能理解,明明现在诗人那么多,诗歌作品那么多,并且媒体那么发达。我还说,现在讲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掌握话语权的人越来越少。

的确,媒体很发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声音。诗人也是越来越多,十个作者里面,可能七八个都是诗人。

但是,大多数都在盲目跟随权威,权威说的就是对的,而这些权威就是那些把握话语权的人。

当面对权威的时候,作者没有任何话语权,所谓靠作品说话,更多时候,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这些掌握话语权的权威,不断扶持和推捧符合他们利益的作者和作品。

这样的权威是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的。

为什么这样说?

在这里我们暂且用大学生群体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针对大学生群体,每年都会组织和举办许多大型征文、征稿以及扶持活动。

在其分析作品的时候,极少见到这些权威对作品缺点的批判,反而是绞尽脑汁去赞美和称颂作者和作品,仿佛每一个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世之才。

令人讽刺的是,后来,这些不世之才很快便销声匿迹。而他们宣传当中所谓什么热议,什么广为流传,什么广受好评,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自娱自乐罢了,影响力根本没出这个圈子。

缺乏批判的,一味赞美的现象并非只在权威身上存在,早已在圈子内泛滥。

凡是发出来的作品,大家看到就是一个好字,都在赞美,而没有人敢指出问题,没有人敢对差的作品和作者说不。

所以说,讲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掌握话语权的人越来越少。

中国现代诗歌即便已经走过百年,仍然还是个劣质的“拿来品”,中国诗歌未来走向如何,能否达到古诗词一样的高度,创造古诗词一样的辉煌,或许只能交给下一个一百年、两百年......

又或许,根本就没有未来。

对此,您怎么看?

欢迎留言讨论

拓展资料:

中国诗歌学会(英文名称:ThePoetryInstituteofChina)是年由中国作家协会申报,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批准成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国家一级社团,是全国性的学术团体,是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编辑家、诗歌翻译家和诗学教育工作者自愿结合的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国诗歌学会

祁人,年生于四川荣县。四川师大政教系本科毕业。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大学中日诗歌比较研究会顾问、《中国诗人报》主编、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著有诗集《忘却是一种美丽》、《命运之门》、《鲜花与墓地》、《掌心的风景》等,为人为诗崇尚“宁静致远”的境界。搜狗百科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百度百科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这篇文章,一是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二是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