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中进步在分享中成长四川省荣县中学

EDM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2749-1.html

热点

青年教师

读书分享会

-进步成长-

读书分享交流会

为进一步激发我校青年教师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荣县中学于年4月15日下午开展了以“阅读、交流、提升”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交流会。

本次读书分享交流活动由青年教师们就近期阅读的一本书、书中某一片段或书中某一“金句”发言交流。以随机抽签的方式抽到的9位青年教师们从不同的角度,畅谈品味书香后的收获、感悟和体会。

语文老师王欢

语文老师李胜英

语文老师邹欣

英语老师叶平

生物老师侯云霞

数学老师王玥

政治老师刘庆

政治老师郑金强

语文老师余海燕

“书海遨游拾贝,阅读浸润人生”。本次读书分享交流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虽然今天交流会的时间很短,大家发言的时间还很有限,但依然令人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文章分享

0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王欢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题记。

我认为《科学学习》就是一本好书!它教会我如何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科学学习》学习的正道、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阅读感受。

一、《科学学习》适用于哪些人群。我认为与教育相关的群体、机构......都可以阅读这本书——有针对性的阅读、特别适用于学校、家长、老师学习,科学的方法能更有效的教育孩子、让孩子得到更合适的方法学习。

作为教师的我学会了如何针对自己的问题去具体寻找详细的方针策略。《科学学习》以有趣的图文形式以“地铁图”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不同身份针对不同问题应如何乘坐地铁,会经过哪些站点,我个人认为十分实用。

二、如何阅读使用《科学学习》

首先我们应该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最感兴趣的章节去学习阅读,不要从开头读到结尾,这样内容过多,容易疲劳,毕竟学无止境,而且毫无针对性可言,更违背了《科学学习》的初衷。就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了我最感兴的“T”——以教促学,这和我们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完全贴切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也正是我们学校所倡导的“实效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科学学习》中说到:直到自己踏上讲台将知识讲给学生的那一刻,才能真正悟出自己所授内容的含义。因此我思考如果学生有机会把知识讲给别人,同样能从中受益。

从此我的课堂上多了小老师,多了纠错员、督导员;他们争分夺秒的发言讲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我也适时实行了加分政策、按月清结进行奖励。尽管刚开始问题百出,但我相信后期语文课堂绝对会有很大改变,学生也会有很大的改变和进步。

三、《科学学习》教会我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就是“M”——动手创造。在创造中培养兴趣,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通过学习《科学学习》,我的课堂上多了一种形式:综合性学习全部成为学生动手创造、实践成果的展示分享会,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去社会实践,积累素材,制成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并总结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得失,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种课堂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从最初的没头绪、不会合作,到后来的分工明确,合作有序,成品也一次比一次质量高。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书籍是人进步的阶梯,这才是冰心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更是作为教育者终生学习的宗旨所在。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分享这本书给大家,真心对我们教育者有很大帮助,诚心推荐。

02

学习新境界人生新高度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李胜英

对于学习曲线,相信大家不会陌生。总体来讲,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投入越多,产出越大。而且随着方法的改进,曲线斜率逐渐增大,工作效率会越来越高。这其中的主要因素就是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功力大增,事半功倍;而不好的方法则有可能浪费不必要的资源,甚至陷入痛苦的深远。如果只看一部学习方法指南,推荐《科学学习》精选的26种黄金学习法则。因为它会给身处迷途的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读此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详细阐述”方法,它让记忆更有意义。

“详细阐述”是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关联起来,从而提升记忆效果的方法。一遍一遍地重复只能让信息在脑海中短暂停留,但如果将它与已知信息关联起来,就能创造出记忆。

这样的方法,我也运用在了教学中。在学完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后,练习册有一道关于24节气的练习题,我就让大家下来去记。对于有的同学来说,背书实在是太痛苦了。也有的同学有着鱼的记忆,记得快,忘得比记住的时间都快。那么,怎么让学生更快更久的记住知识呢。我网上找了很多种方法,有的是借助节气安排农事活动,但是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考验我了,果断放弃。后来又找到运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口诀,这个方法太好用了,学生基本都能够记住。讲这个知识临近清明节,因此我又联系了生活实际详细阐述了这个节气,做到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关联。在讲《诗经》二首之《蒹葭》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联系到“白露”这个节气是在秋季,进而详细阐述此情此景渲染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烘托所思伊人却见不到的怅惘心情。

于漪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现在的学生心理成熟得早,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作为教师,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萃取生活中蕴藏的幸福感。

03

“动”用身体的智慧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刘庆

《科学学习》的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丹尼尔·施瓦茨教授,在这本书中他给教师提供了经过科学验证的26种学习法则,可以用于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面向未来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本书既适合学习者人身,也适合面向学生的老师。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不断对照书中所阐释的26中学习方法,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而老师则可以把书中提出的学习方法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多角度、多维度进行学习。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方法应用熟练,则学习对于我们来说不再是枯燥的知识重复和记忆,而是充满乐趣和收获的丛林冒险。这本书中有26种学习方法,每一种学习方法都是非常有用的,其中给予我印象较深的、也是我较为常用的是第8种:实践体——“动”用身体的智慧。

实践体验型学习出现在人们亲身体验或亲手操作实物的时候,它能够调动我们在运动感知方面的先天智慧,为抽象的文字与符号赋予真实具体的含义。也就是说实践体验通过我们的形象的身体感官信息,帮助我们亲自获得一些重要信息,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抽象的文字或符号信息。

一、实践体验的原理。《科学学习》告诉我们,人类的身体作为一套具有感知力的运动系统,可以用来感知抽象的概念,这一理论被称为具身认知。简单说,实践体验就是充分利用我们的感知器官去用身体感知课本较为抽象的文字信息,从而获得具体形象的直观感受。

二、如何运用实践体验来促进学习。根据这一原理,我在的《关爱他人》的课题中采用了情境体验法,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盲人穿教室”。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课例中,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用画笔亲自描绘出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关爱

他人

建设

美丽

中国

三、运用实践体验能产生什么积极效果

《科学学习》告诉我们动手交互可以帮助?们发现有意义的结构规律。在课例《关爱他人》中,通过情境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给予关爱和接受关爱的认识和理解,理解关爱他人需要一定的艺术方法,懂得接受关爱应当心存感恩之情。在课例《建设美丽的中国》中,通过亲手绘画美丽中国时代图景,不仅能引导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同学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还借此能培养学生的公民参与、政治认同和创新能力。

四、如何运用实践体验的?法

何时何地运用实践体验方法,需要根据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吃透学科教材和联系具体学情而定。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后,再根据教学需要创造实践体验的所需要的条件,包括确立实践时间(课内、课外、课前、课中、课后等)、实践地点(校内、校外、教室、家里等)、实践对象(学生、老师、家长、陌生人等)、实践主题(根据教学内容选定)和实践反馈(反馈时间、反馈对象、反馈内容)。在课例《关爱他人》中,我在课前准备了拐杖和蒙眼布,在课中选定的“盲人”和“搀扶盲人”的角色并及时让这两位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课例《建设美丽中国》中,我在课前给各学习小组布置了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描述+绘画+展示)进行实践体验。

五、运用实践体验容易出现的问题

《科学学习》告诉我们,仅靠?两组实践体验,还不足以让学习者对复杂的抽象关系形成稳定的理解。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候这里的实践是需要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体现。尤其像我们文科性的课程,运用实践体验的教学方法可能在当时教学现场起到不错的作用,但同学们很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下去。同学们有了课中的明理和体悟,很难在学习生活中去践行和养成,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实际有效的实践体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花架子”。《科学学习》看得越多越深,自己的不足也就越需要提高和完善,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希望多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上踏实点、谦卑点。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一起向未来!

-END-

供稿:教科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